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關於碩論的一段心情




    




     大清早,統聯客運以熟悉的振幅搖搖晃,一篇謝辭就這麼從台中寫到了台北。論文寫作期間,常常幻想著最後最後寫謝辭的時候會是什麼心情,想著想著,竟還真的到了此刻,此刻卻是思緒紛亂、欲語難訴──心情比幻想中深沉而複雜。
    還記得碩班開學的第一個禮拜就哭了,面對龐大的「學界」,簡直不知所措,當初想得簡單,進來之後才知道,我們將被以「青年學者」的定位栽培、訓練,霎時原本覺得浪漫繽紛的中國文學變得無比沉重,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來錯地方?
    感謝桂惠老師一直在前頭提攜指引,領我一步一步慢慢走,教我要有學術視野、要有論辯勇氣,在課堂或Meeting的過程中,老師的話語像有神力一般,往往能讓人有所觸動,生發各種想法,及時化解寫作僵局,讓論文再度艱困地向前進展。您也深深了解我,體貼地任我在學業之餘「不務正業」地教書、寫劇本、辦活動,耐心地等待我遊戲足夠之後,自己慢慢學會沉潛、紮實地做學問,從不催促過急。您說過王建民的成功之道無他,就是沉住氣,「一球一球地投」,我會一直記著。
政大中文是個溫暖的園地,有好多老師熱烈地陪伴著學生逐步成長,這讓辛苦的學術研究工作滿溢人情美好而令人不忍離開。碩班期間,尤其還要感謝系主任啟屏老師給予很大的支持力量,無論活動或者學業上的支援與肯定,都是我們繼續努力的重要動力來源。
七月14日的口考會場上,謝謝李志宏老師與張清發老師這麼認真閱讀我的作品,並且溫暖地提供多方思考與修正建議。志宏老師所提「家/國想像的發聲者、發聲對象為誰?」我已找到相關書目,做了些微補充,之後還會好好思考,希望未來可以更有想法地回答您。清發老師從高雄遠道而來,真的辛苦了,您的研究是我論文發想的起點,想必未來還有許多地方得向您討教。另外,還有王瓊玲老師在論文寫作之初為我悉心解說了版本考據問題,讓我對此不致陌生排拒,也著實感激。
許多人說學術是孤單的道路,我何其幸運,能夠走得熱熱鬧鬧。除了師長的呵護,還有一群能夠交流分享、無私互勉的同窗。我們碩一從無到有,夢想成真了政大的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劍指南」(下一屆之後更名「道南論衡」),從此默契十足。明緻是同門的「難姊難妹」,相互扶持走過最艱困的論文歲月;晶晶決心抱著殉道者的精神奉獻學術,碩、博班考試都多虧妳考前口沫橫飛為我整理古今思想家的道與氣,更在碩四之後,不定期收容我這在台北無家可歸之人;文鉅是文藝青年,筆端帶有混和著淡淡憂鬱的清新思考,對政大充滿感情;碩班同學中,最要感謝的是政大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志瑋,長日以來總是提醒我各種學術消息,而凡是我查不到的註腳、印不著的論文也都是你雪中送炭幫忙,就博士班考試,也是你連日慫恿,才讓我與晶晶在論文掙扎之際還有勇氣一試,無論如何,相信我們會是一輩子的朋友。
同窗之外,另有一群博班學長姊做我們的靠山。建男學長從我大一的時候就一直一直是我崇拜的對象,任何疑難雜症都能放心請問。俊宏學長是同門師兄,總會幫我留意論文相關的文獻資源,慷慨而不藏私。嘿嘿,當然,一定不能遺漏帥氣的弘學學長啦!想當年多虧學長登高一呼,統合博班學長姊的力量,研論發會才能圓滿成功。至於會議之後,學長順利騙得……不是啦,是贏得我們這屆的美人歸,算是最豐厚的回報嘍!
政大中文系在總圖三樓有個秘密基地,常常三五好友、甚至七、八個不同屆的同學們一塊兒群聚讀書,各自身陷在家將、司馬光或朱子後學等等「苦海」當中,我們告訴彼此,總有一天會撥雲見日的,無數個日子我們一起坐看窗外的天色又黃昏。無論忙研論發會、寫論文、考博班,衷心感謝有這麼一群學術伙伴一起打拼,總算,我們跌跌撞撞也都安然走到這裡,未來,雖然因為未知而令人膽怯,但有人作伴就又能堅強嘍!我們都是善良而又勇於夢想的人,會各得各的幸福的!
學校之外,台中的家是我最終的情感堡壘,家中不宥於流俗、說做就做、執意溫暖浪漫的「家風」對我影響甚深,也是我恣意闖盪,天不怕、地不怕的最重要心靈補給站。爹很辛苦,常需要在各種奇怪的時間到車站接寶貝女兒,以及在每一階段繳交論文的期限之前,陪著女兒熬夜趕工。娘總會在我擔心害怕的時候把我擁入懷裡,跟我說「管他的,開開心心最重要!」還有寶貝弟弟俊麟及同學賀松,謝謝你們在「半遭挾持」的情況下北上陪我玩「論文、期刊尋寶遊戲」,答應一定會把你們寫進謝辭的(雖然你說這跟逼士兵壯烈犧牲之後,再把他的名字刻到紀念碑上一樣沒什麼意義,噫。最後謝謝久別重逢的靖心,懂我、支持我、陪我走過酸甜苦辣各種日子,並且實際參與,為我釐清論文架構、翻譯英文摘要、到國圖、社資一塊兒玩更進階版的「尋期刊、印論文」遊戲。尤其艱困的任務是,在工作忙碌之餘,陪伴一個心思細膩又愛哭泣的研究生舉步維艱地完成她的碩士論文,常常抱怨你呆呆傻傻,其實知道你是「Diamond in the 貓眼石 in the rock」,嘻。
    最後最後,要謝謝陪我走過生命中最兵慌馬亂歲月的中女104小姑娘們,每一回國文課,妳們讓我感受到青春的活力與貼心;也謝謝群和舒涵姊持續催促寫稿,讓我在論文期間保有創作的習慣,由此相信自己還有源源不絕編故事的能力;謝謝統聯客運80元的促銷價,讓我無負擔地往返政大、台中這兩個可愛而令人留戀的園地。……
歲月荏苒,四年的碩班歲月一閃而逝,這是一個遊歷的歷程,往返之間,已非昔日的自己,許多觀念轉變了、或許更成熟些許了,不過,但願在很久很久以後,還能一直保有當下還存有的單純信念與感受。時光飛逝,窗外又見黃昏,謝謝書瑄學姊在論文上傳的最後一刻陪我,順利為碩班生涯畫下最後句點,有些不捨,也還有些牽掛,不過……要勇敢!就這麼定稿吧!封存了碩士學位論文,才能開展新的學術生涯呀!喃喃絮語就此結束,且請各位有緣人歡然入坐,「說唐家將小說」的家/國想像風雲即將為您搬演!
正話開始──


【因緣】
2012年12月20日在FB上見到新完成碩論學妹的謝辭,有感而發,不由得也把自己的這一段心情重新找出來溫習。從那個時候到這個時候,主體的情懷依舊,但幾多感覺、關係、處境都正細暢地移轉變化著呀……不禁設想,不知道我的「博士論文」謝辭又會寫些什麼呢?……噫,雖然現在博論連個影兒都還沒有,但當年在寫這篇謝辭的時候,對於「完成」不也是那般不可置信的嗎?不要急,慢慢來,一步步走,終有一天是會經歷的。那個時候再回頭看這段文字,想又與現在是不同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