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閱讀】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

簡媜。2007,印刻

【因緣】
  •         推動「閱讀」的教育理念是有道理的。當生活覺得陷入僵局、了無新意的時候,一本書能夠帶來不同的震憾、思考與新的夢想的勇氣。上週從曉明讀書館借得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其間提到的美國教育理念,很驚喜地發現,曉明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見聞】
  
   很感恩在正式教學生涯之初讀了這本書,尤其恰好身在曉明,正往這個方向努力。書中「感慨」了很多次,深深可以體會簡媜的無奈。但是,也更寬容地給臺灣教育者一些時間與相信吧!未來也想以什麼形式發表所見所聞,試圖對寶島引起一些作用,但筆調應該可以對臺灣更溫柔一點,畢竟在這些方面,臺灣有其包袱、背景,也像個才在學步、需要體諒、疼愛的孩子呀。「教育」或者真的可以做為我的一生志業──與嚮往。我嚮往像簡媜一家一樣「一起」走訪天涯,可以像簡媜那樣當個有影響力的自由觀察者。
   只是,「自由」需要空白的時間與空間,顯然對於當前的正式教職身分而言,是極不切實際的奢侈。不禁想,為什麼 國外的 老師可以一次只帶數十個小孩?若我手中也只有數十個小朋友,應該就更可能對他們進行「個別指導」與「個別評量」了,但我手上有267個孩子呀!光是要看完其中三個國文科班級的作文就是極大的負擔了,所以,除了「按表操課」之外,還能對教育「想像」什麼呢?(細思下去,感受到簡媜為什麼會嘆氣了)或許不是一、兩年之間可以改變的,但至少有更多老師反省、思考,就是個好現象,多方嘗試,慢慢地愈來愈好,對自己、對學生、對整個大環境都要記得懷抱希望,不要急。
       面對嶄新的正式教職,面對同時襲來的高中、國中國文課程外加國二中國史,希望自己不要亂了步調,一步一步累積、見聞,時間到了、機會來了,就能真的做些什麼了。


轉引自佩蓉moontrip的探索旅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