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To關心著在乎著愛著佩蓉兒的可愛的你:


29歲生日印象深刻。
那天下午看曉明音樂班綵排畢業音樂劇,我落淚了。
與小姑娘說,我會深深記得這一天妳們陪我度過最後一個2開頭的生日。
真的至今還記得。
也記得那年搬演的劇情是關於重尋初衷。
接著,
2012年夏天,出走。自許一場軌道之外的壯遊,做為30歲冒險的起點
2013年夏天,回歸。重返教育現場,嘗試建立自己的教學論述
2014年夏天,重整。與更多異質的生命脈絡碰撞,遭遇諸多前所未遇的混亂、困惑、自我質疑及修正調整。最大的經歷是經歷不再是初生之犢的無措失落,最大的發現是忽而恍然發現,天哪!七年級什麼時候早已不再是社會新鮮人!江湖歷險什麼時候已然開始,而這回可是玩真的!不再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不再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不再是剛滿30歲
好驚險的體認。所幸
很開心一路上有你,以及因為各種因緣交流對話的人兒相遇同行、歡聚別離。
因為總是有你的關心問候、傾耳聆聽與溫暖支持,讓我終不曾在困惑質疑之中全然棄守堅持;因為有你,讓我有足夠的能量繼續任性地相信。
離開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年歲,承諾自己仍會持續溫暖而痴狂地做夢,以更專業更體貼更聰明的方式實踐,並小心保守好那個起始純淨的初衷。
請幫我記得。
愛你。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一桿稱仔〉心智圖



圖像化條列式的綱目筆記,策畫一回自己專屬的與文本的親密約會。

操作過程中若是由老師亦步亦趨帶著圖畫,則把概念理得最清楚的將是老師,學生只淪得依樣畫葫蘆,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所以,其間最期待的是以此促成學生親自面對文本的機會,鍛練孩子能自己梳理文本脈絡的自信與專業。

這是心智圖運用於課堂的初次嘗試,課堂上提供「人、事、時、地、地」五個向度,並在在課堂上一起操作了一部分,以避免小姑娘全無頭緒太挫折。小姑娘的作品各有風格特色,具象呈現自己的思索樣貌,其間不乏用心的作品,略舉幾幀佳作如下:


一愛  陳筱亭◎脈絡清楚,一目了然

一忠 白婷媗◎顏色圖示清楚,逐一加注象徵意涵

一忠  邱悅晴◎版面清新,意涵說明言簡意賅

一忠 廖若雅◎條理分明,尤「關鍵事件」與「地」的整理

一愛 詹于萱◎尋索仔細,能注意細節






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書寫於中崙高中期初分享之後




        每一回遭逢,都是美好而奇妙的因緣。感動於中崙高中謝校長的知音見賞,美慧主任的貼心接待,中崙老師們雖素昧平生卻願意「呵護」我的心願而溫暖應邀投入討論,謝謝你們陪我完成了一回「互動式講座」的實驗。
最初是因為離開之後,一直掛念著沒有回覆其中一位老師提問關於《老子》的原文內容。其後「藉題發揮」,順勢把自己今天一部分欲言而未言的內容稍做脈絡化,梳理得更清楚,以幫助自己深化相關思考。而既然寫下來了,便透過雲端,聽其自然持續這個「遠距非同步」對話嘍~~算是一回另類的思考、想法的浪漫飄流歷險。 祝有緣遭逢的人兒

訪遊愉快。


◎關於現場提及引導學生「自律」所引用之《老子》原文。
   
老子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38)
    最末兩句乍看與儒家思想十分對立,但細究其理路,是有道理的。從道家觀點來看,由道→德→仁→義→禮,乃至其後可想而知的「失禮而後法,失法而後刑」,表面看起來是愈來愈「秩序化」的歷程,然而箇中也是人心信任、人情自適生活氛圍的愈益嚴重破壞,是「很危險」的做法。
    事實上,可以很簡單推知,在「理想狀態」下,多數人是會希望日復一日生活在「道」中而非惴惴於「刑」中的。偏偏人心各異,人事複雜,當一群人聚在一起,因為現實利益等等因素,往往無法單單透過道、德維繫多數人的安頓,於是古今中外,世界各地,多數團隊最後還是不得透過禮、法來維持紀律與秩序。直到21世紀──
    
21世紀,人類最可喜的突破,不是科技造成的,而是要歸因於愈來愈多人體認到「生而為人的意義」。
──John Naisbitt,《2000年大趨勢》(Megatrends 2000)

    是以,除了今天早上與老師們分享的公園、學校、便利商店、燈節想像的轉變,包括也有愈來愈多公司不講求打卡、總經理帶頭早下班,乃至像google一類公司,乾脆把公司經營成生活樂園者。因為現代人受教育普遍,且物質生活達到一定滿足,較諸以往更容易理念溝通了,終於到了可以實踐「彼此過更優質生活」的時代了。而更重要的是,「教室課堂」是相較單純、正向的環境(尤其老師一定程度可以有不錯的自主權、主導權),實是從法、刑的概念、回歸「道德」可能的合宜實驗空間。只要說服自己,經過一些操作,「按邏輯推論」,應是有不小說服、號召學生共同實踐的空間的。

◎關於班級經營「寬、嚴之際」的拿捏。
    追尋「道德」境界的理想式教學的代價是,一開始,一定是比「明訂規矩」更麻煩(要建構一大套道理)、更累(不斷帶孩子思辨,忍受要花較長的時間讓全班打掃或安靜下來)、更容易受挫的(總有孩子把方便當隨便,還嘲笑你的理想)。還有一點,追尋過程中,老師必須不斷思索、確認、重新感受、召喚在「現實中」很容易不小心就淪落了的道、德的境界,其實很費神。
    那麼,這個追尋的「好玩」之處在哪裡呢?或許可借用另一個中國思想史常常提到的觀念「觀氣」來試著闡述。
    此處不談厚重的「中國思想史」上的各家對於「氣」的說法,只簡單借用這個概念來談班級「風氣」。一群人在一起,就會形成「風氣」,欲引領眾人追尋理想者,需先能掌握「風氣」。這個概念不易以文字說明,但真正在教學現場的老師們想多數能夠意會,每一個班的「風氣」真的不一樣,連帶著影響到每個人為學、處事的風格、效率、表現。這樣的氛圍以「氣」字形容十分傳神,昭示了它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歷程。既是一個「動態」歷程,以結論式的「成敗」論之自然沒有意義,因為它隨時在變化,隨時可變化。而我所強調的「情境語調」,一定程度乃是「深層」班級風氣的長期形塑與調整工程。
「風氣」形塑初起極困難、極累,然一旦全班的「風氣」形成了(嚴格說來,無所謂好壞,唯身處其間之人認同、自適與否耳),就能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而毋需老師以蠻力推動,豈只「事半功倍」!是以,從這個角度看來,「體察班級風氣」、「形塑、引導班級風氣」的「專業」,可說是老師在長長的教學生涯中可以把教學生活過得愈來愈優質的有意義「投資」了。

老子曰:「無為而無不為。」看來「放任」的模式,絕非冷漠、毫不在乎。細究之,其間想必寄寓了對於人心如何可能的高度信任,以及對於世事處置的高深哲學與專業。而這般「相信」與「專業」對於多數人來說,是需要日復一日透過實踐而鍛練、體會的。

    那麼「寬/嚴之際」的拿捏,可以視為此項專業的入門課程。每個班特質、風氣不同,自然其拿捏分寸沒有「標準答案」,但在「氣」的理解架構下,我們可以有以下兩點體認:

其一、既然班級風氣是動態的、歷程性的,也就是說,我們不可能、也不需要研擬出「一整套」的寬、嚴標準,但我們可以期待在每天每天與孩子的互動過程當中「憑當下直覺」寬之、嚴之,然後我們有大把的時間一回又一回測試、實驗,直到愈來愈精準。(讓我不禁想起數學的「十分逼近法」^^)尤其我們是「老師」,畢竟還是有些「權威特權」的,學生無法因為偶爾一次、兩次的寬嚴失當而「開除」老師。誠然是個溫暖而安全的「實驗環境」呀!
    當然如果「長期」處置失當,則全班產生「討厭」老師、「疏離」老師的風氣就比較麻煩了,但通常一旦我們「有意識」於風氣、寬嚴的拿捏學習,拿捏失當的機率就立刻比「毫無意識」降低許多。也就是說,我們毋需「準備好」一套固定的標準自始至終奉行,而可以在過程中,不斷自我釐清、自我修正,逐步磨練出自己的風格與班級經營塑求,並隨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運用手邊資源,想出新策略應對新的班級問題。於是,它的「沒有最可行辦法」成就了它的「多元玩法」的樂趣,促使我們隨力以變化、應對而充滿樂趣。

其二、既然班級風氣是動態的,那麼在實踐過程中的我們就能夠比較「忘懷得失」地看待每個當下所遭遇到的「困挫」了。面對學生不進入狀況、教學法不被多數人理解的「孤單」處境,我通常會「有意識」地小心不讓自己陷入「唉,沒辦法啊!現實就是這樣……」的哀嘆之中,轉而將之理解為「一定有辦法,只是我目前還沒想到而己!」
    請千萬不要小看「沒有辦法」與「一定有辦法」的處境解讀!這算是班級「情境語調」的核心意念。老師自己長期將自己浸淫於正向或負向的情境語調會大大影響自己對於處境的解讀趨向與問題解決能量,其所產生的良性/惡性循環,又牽連影響到自己與班級「風氣」。是以,要引導全班進入何種氣氛,其基本功便是先設法讓自己可以自適於自己所期待的那種環境氛圍之中。
例如:當我提出「溫暖痴狂,使命必達」,則如若它恰是我此在虔誠認同、執行的價值信念(不只是從外頭「學進來」的教學策略),它便不至淪落為虛假口號,而能實際產生能量。是以,若有老師以「敬謹為學」為訴求,且其風範真的如此實踐(真的虔誠認同、實踐),再經過反覆而「有意識」地操作練習,它乃能自然而然產生能量而感召學生,促成班級風氣改變。

    由此想來,或許班級經營一定程度也可以很簡單地回歸到教師自身生活信念的彰顯與堅持(很堅持很堅持、任性而不輕易妥協於現實的那種堅持),讓自己更有空間成就自己真正想成就的使命。

◎關於提及「不改作業」與作業規定抽查的澄清。
    這個提問我在現場的回答偏重於「提升學生主動性」的促成,這個部分或可參考我在傳奇講堂「教學思考」[1]的兩篇文章,未來有空會陸陸續續將「夢裡乾坤大」、「時光隧道」的教學活動成果及箇中思索整理出來,或許比較能夠說明一個很累很複雜的作業,如何有可能讓老師與學生都在其間玩得很開心,並且「主動」想完成。很謝謝這位老師的提問,為我開啟下個階段可以深入開發、整理的議題。

    至於我要澄清的是,我所謂的「不改作業」,是指不花時間改我認為無關乎我的國文課堂教學需求,無關乎學生素養提升,或者毋需動用到老師改的「習作」、「講義」、「考卷」之類的作業。而非指我不做「很勞神」的工作。
以「作業抽查」的挑戰來說,我想我之前待的曉明女中,應該可以算是高中裡數一數二的了吧?以國文科為例,我們一學期寫五篇作文,外加寒暑假每個人都寫的「曉明文學獎」作品、閱讀心得競賽作品以及小論文……任務分量不可謂不沉重。但不可諱言,曉明的小姑娘之所以能完成《框不住的國文課》一書,除了課堂間長期問答思辨的訓練,曉明紮實的語文基本功的奠基確實功不可沒。
    因此,雖然我不也不是太喜歡改作文,但並不會覺得學校抽查作文以督促學生完成是一件不合理的事。因此,在我的case裡,「改作文很累」這件事既然是「合理」的,也就不至於是件「無奈」的事,而是一件自我挑戰著「如何可以更聰明解決」的「值得研究的事兒」。任教三年來,在「改作文」的挑戰中,我從字斟句酌細改,發展出「學生彼此品讀」機制,讓學生「分擔」老師的讀者任務,並達到更好的作文學習效果。
        從這裡又可以談到關於我常常說的所謂「任性」的議題。

也會覺得很痛苦的國文老師,但對於這樣多份量的作業抽查不特別支持,卻也不至於有太多異議。因為就培養孩子文學素養一點,「多寫」確實是有其幫助的。至於如何解決老師沉重負擔這點,目前只發展出一些可以「省力」的配套措施,

    對於行政來說,我一定是個「任性」的教師,對於我覺得「不符合教育理念」,且行政提出的理由無法說服我之時,即使在組織較為嚴密的私校,我也不會讓自己「無奈」地執行。例如,我堅持不被一天8小時拘綁在校;堅持教師參與研習是比寒假輔導全勤更重要的教師職責;堅持我的國中部班級的注釋考試「意思對即可,不需要一字不漏,面對處置抉擇,我但只捫心自問,這麼做是否有助於達成學校最初聘任我為正式教師的承諾與使命?

若學校的理念足以說服我,即使與我原先的「習慣」不完全符合,在我「有能力提出明確的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前,我可以展現很好的配合度,即使比較辛苦,我二話不說,便挑戰著克服萬難說服學生它是有意義的事情,引導學生心甘情願地做。
        例如,一個學期抽查五篇作文外加許多全校性的閱讀、創作等作業。但我可以接受「多多寫作」是對學生的語文練習有幫助的教學理念,且在曉明有紀律的校風之下,如此勤懇踏實的學習法確實有助於養成學生正向的學習經驗,雖然它不見得是我培養學生的「習慣」方式,也不是唯一的方式,但它「不牴觸」我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可以心甘情願地執行。
若學校說服不了我,我便想方設法說服學校,即使無法改變全校政策,我也通常會想出讓學校心服口服的替代方案,以「對學生學習更有幫助的方式」完成使命。
        例如,我不覺得每天早上7:30到校陪伴學生是必須做的,我便會「任性」地不那麼做,但我絕對會「負責地」達成學校最初設定老師必須7:30分到校所託付給老師的「任務」──陪伴學生。我清楚知道,我透過網路、週記互動,以及日常的高品質互動對話,多數學生在週記上與我談得愈來愈深,學生可以自在跟我討論友校男生追求的處置方法、爸媽過度的長女期待、與朋友之間很細微的心結解決可能,乃至我們可以很後設地討論某位老師在言談處置上她覺得不甚舒適的地方可以如何理解、回應……那麼我便問心無愧、堂而皇之過我覺得我自己更舒適的清晨時間安排,學校以此審核、評斷我是不盡責的老師,我將力爭到底。
    
    由此,再重新理解我所理解的「任性」,其實是很正面的詞語,接近陶淵明的「任真自然」。我清楚堅持自己的理念,虔誠說服他人,但也在不斷的「練習」之下,得以保有可能比一般人更大的「與理念不牴觸」的彈性空間,足以心甘情願配合政策承擔或執行。我所謂的「任性」,是努力讓自己儘可能隨時隨地身處於「符合初衷、使命」的狀態,毋需違背心意做無奈的事。如此方可有效讓自己「浸淫」於正向的情境語調之中,不至於落入先前所說「沒辦法啊~~不得已啊~~現實無奈啊~~」的負向情境語調。為達成「任性」,我在任何事件之中「有意識地」練習以下幾件事:

1-1、堅持自己的理念,並設法理出頭緒,使促以說服他人,促成環境改變。
1-2、找各種機會鍛練自己的「感受.思辨.表達」能力,讓自己因為足夠的練習而越來越勇於陳述想法,並獲取成功經驗鼓舞自己。
2-1、提升自己的專業、擴增自己的彈性,讓自己本身有更好的承擔能力,當對於各項事物應付從容的時候,就比較不會覺得「無奈」。
2-2、涵養自己審美出事物、制度之正向價值的意義,避免自己因為社會大眾集體製造的「習慣性無望感」(如政治黑暗、教育失敗、怪獸家長、升學無奈等)而「誤判」了事物、制度的意義,致使提取不出「價值感」讓自己心甘情願去做,進而促使學生心甘情願去實踐。

將此理論套用回「作業抽查」、「學生不交作業」的困境舉例說明。如何跳脫「無奈現實」的思考模式?我通常的做法是:

1。誠實感受:我面對作業抽查的感受是什麼?覺得它有意義嗎?我不喜歡這件事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2。思辨釐清:透過反覆練習,將一件事思考得愈來愈仔細,一方面避免被人牽著鼻子走,「不假思索」交差了事;一方面也自我檢視,是否被自己不自覺的習慣性抱怨影響,「不假思索」地抱怨?
.我覺得它有意義,那麼意義是什麼?   →檢視是否盲目順從上級交代
.我覺得它沒有意義,為什麼?  →說出理由說服自己與他人

3。表達實踐:真的想清楚了,才能促成積極而勇敢的各種行動。
.我覺得它真的沒有意義→練習向學校反映,共同擬定比較有意義的替代方案。一定有難度,也不見得成功,但透過一再練習,可以愈來愈得心應手。同時,「說服」的專業,亦大大有助於說服學生、邀請學生參與你的理念,是個好用而練起來不會吃虧的專業。
.我覺得它其實有意義,只是做起來會很累
→請再次確定不是因為不敢、不想「練習」而「隨便」敷衍、催眠自己那是件有意義的事
→既然真的說服自己它是「有意義的」,那麼就能「任性」地心甘情願去執行它了,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想方設法,挑戰以用「更聰明」的方法完成它
→想方設法,「說服」學生它是有意義的,心甘情願乖乖交作業
★於是,不至於陷入老師「很無奈地」以言語或表情透露(或不自覺洩露)「沒辦法啊,我也不喜歡作業抽查好不好,但是學校要抽查我有什麼辦法!」的「情境語調」給學生,則「收作業」這件事情就可以回歸比較正向(也比較精準)的「老師花費青春陪伴學生涵養專業」的價值意義,則要求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訴求也就更有說服力,整個班級的「情境語調」更正向,積極完成、繳交的「風氣」也就更有機會帶動起來了!

        然後,你可以已然發現,上述面對事件「感受.思辨.表達」的處置步驟,也正是我想教給學生的。透過以身作則的真實生活實踐,學生從日復一日的生活感知老師真的不斷在思考、不斷在感、不斷在思辨、不斷在表達,真的很虔誠地實踐著「溫暖痴狂,使命必達」,則乍聽之下很空泛的「情境語調」,就不再只是空口白話,而是真正奉行的生活態度與使命,它便有足夠的能量促成班級風氣的凝聚與動態進展。




[1] https://sites.google.com/site/legendof2670/jiao-xue-si-kao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給家長◎愛班生活故事02(談時間管理)




親愛的一愛爸媽:

     一晃眼已是入冬時節,您的寶貝女兒在琳瑯滿目、目不暇給的課業、活動中又度過了一個學習階段嘍!愛班小姑娘勤懇踏實,多數班級學科平均成績都在全校中上,不少任課老師也都誇讚愛班認真、守秩序,讓佩蓉很有面子呢!

     班級活動方面,112日班際拔河比賽,惜哉氣質優雅的愛班不敵剛猛強勁的勇班,第一輪即以12落敗,寒風之中選手緊握繩索,紛紛以不專業的姿勢齊力向後,場邊啦啦隊幾乎全數到齊,賽中嘶聲吶喊,賽後溫暖安慰,寫下一段愛班共同經歷的青春故事。
116日班際合唱比賽,愛班自選曲演唱超級可愛的「兩隻老虎變奏版」,口白式「老虎~~老虎~~」的開場讓全場印象深刻,搭配詩育可愛的老虎頭套以及玉慈手持的老虎玩偶別有風格。小姑娘歌聲優美舒適,唯上臺緊張吧,一個個笑容隱去,氣勢未彰,兩隻老虎變成一群溫馴小貓了呀……(嗯,舞台上處變不驚、從容自若的特質,將是下一階段的改造涵養目標)。合唱比賽提供孩子「團隊完成任務」的練習空間,練唱過程中,指揮兆璇、伴奏吳優、合唱團員典萱悉心引領同學練習,專業指導而態度溫暖,教室、禮堂,全班往復練習同一段旋律,透過發聲與聆聽,探尋彼此最合拍的節奏、最和諧的共鳴。佩蓉一旁陪伴,不禁也懷想起自己曾經一般熱血痴狂的高中班級與青春。於是知道,高中時期曾經轟轟烈烈地親身經歷過一些故事多麼重要,這能讓自己來日走過了以後,面對新一代的青春年少深刻審美、品味,而不至於嫉妒。

接下來的班級大戲在1224日!當天小姑娘將在下午56節進行家政課的服裝秀,她們自製主題式服裝,在正式舞台上發表、走秀,細節十分神秘,我也很期待!服裝秀之後,緊接著第7節將進行國文課的「學習共同體教學演示」,這是佩蓉協助教務處舉辦的最新「學習共同體」教學策略的推廣研習,希望透過演示,讓更多老師熟悉新的教學形式。當天,將開放全校老師前來觀看愛班「情境討論式」的國文課進行,12個老師將深入各小組的對話討論現場,觀察記錄孩子們的對話流動狀態,提供佩蓉在教學設計珍貴的學生學習線索。
整個研習活動是教育改革浪潮的新挑戰,當天老師們、學生們互動討論的場面其實也是佩蓉、乃至學校都沒有做過的全新嘗試,兢兢業業挑選穩定度較高的愛班小姑娘與我共同呈現,願小姑娘能夠「處變不驚」,展現平日的思辨、表達實力,也願家長們這段時間多多與孩子交流對話,多聽孩子談談課業、活動,活絡思緒與表達意願,助佩蓉的教學演示一臂之力喔!^^





讀信至此,爸媽大抵已能感受到孩子們高中學習現場的精彩刺激了吧!孩子們極幸福,有源源不絕的新鮮事兒可以體驗、嘗試;孩子們也頗辛苦,必須在如潮水般湧來的課業、活動之間練習權衡、兼顧,誠然是不小的考驗。然而,這般考驗其實十分貼近孩子未來所要面對的世界真實處境。瞬息萬變的新時代,實驗未知、嘗試新可能的習慣與能力變得重要,就近取例,仔細理解觀察近來沸沸騰騰的「多元成家方案」,您將發現,連「家」這個過往「無庸置疑、不容動搖」的概念,到了現在都已被置入多元思索空間,也就是說,什麼是家?什麼是親人?什麼是婚姻?都將不再有一個「就是這樣,不容質疑」的準則標準。孩子們長大後的世界,將會有愈來愈多機會需要深刻自主思索,在混亂中為自己確立信念與原則見解。您或許已然發現,孩子即將面對的各種人生課題,包括未來選什麼組?選填什麼科系?出不出國深造?去不去打工遊學?選什麼人談戀愛?結不結婚?成不成家?生不生子?……都已不再向從前那麼「理所當然」有一個「絕對比較好」的選項,孩子們其實愈來愈少會遇到以埋頭「不假思索地填入公式、標準答案」方式解決問題的機會。於是,如何重新審美孩子的學習,如何更彼此舒適地陪伴孩子成長,也就成為一個「沒有標準答案」、值得老師與家長共同實驗探索的課題。很開心因緣遭逢,有機會與您一起想像、研究、思索。
敬祝
閒適
一愛導師 李佩蓉  敬上
2013.12.13
------------------------------- 

對話,是讓課堂充滿更多可能的關鍵。除了聽孩子說、聽老師說,很期待也聽聽

家長說呢!無論心得、想法、建議、感受、隨筆塗鴉……歡迎您的回饋與交流。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給家長◎愛班生活故事01(談補習)



親愛的一愛家長:
  
    天氣漸涼,您的寶貝女兒在景女愛班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高中生活初體驗,無論何種滋味兒,都是小姑娘人生的一大進程呢!愛班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愈來愈有「溫暖痴狂,使命必達」的精神。班上同學愈來愈熟稔、愈來愈愛笑,愈來愈無所顧忌地直接在班上換體育服,而對於各科老師的要求又總能放在心上,盡力如期達成,是能讓老師開心教學的班級氣氛。
    從小姑娘的週記與閒談中了解,英文科柏廷老師淺近的英文口語對話讓小姑娘有信心,生活化的歌曲、影片默綴提振精神;數學科月偉老師注重聽懂邏輯更勝考試高分,有步驟的教學給人踏實感;地理科明清老師是冷面笑匠,多的是出其不意的奇想令人讚嘆,還有音樂科靜欣老師的「楊氏發聲法」超級有效,美術科正吉老師談笑揮毫、鐘響畫成的功力與風範教小姑娘折服。
    至於佩蓉的國文課,強調課前預習(文言文陌生閱讀訓練)、課中討論(感受.思辨.表達的長期涵養訓練)以及「完全沒有平時考」的課後自主複習(以此為孩子保留「風格化學習策略」的自主摸索空間,對過往習慣「有考試才讀書」的小姑娘而言,會是很大的挑戰喔!)。月餘下來,小姑娘的課堂討論愈來愈有默契,而上週方才完成「交點閱讀」的好書分享會,小姑娘有了第一次2分鐘計時的正式上臺發表經驗,很開心多數小姑娘皆有充分準備,共同經營了足夠豐富的現代文學交流饗宴。至於接下來的新詩創作與體驗式作業,皆旨在於透過情境經歷培養孩子更敏銳的感受力。唯有對生活、生命「更有感覺」了,文學學習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唔,細細想來,今年夏季才萍水相逢的愛班,在季節遞嬗之間已共同經歷許多故事呢!除了課堂上的鮮活風景,我們一起恰如其分地扮演了「高瞻計畫對照組」的角色,十分盡責地100%達成飲食、運動的紀錄填寫;10/28大隊接力,20名選手在操場上盡全力馳騁,英姿神態令人敬服。雖後來因為小小意外未能獲取名次,但愛班的「團隊精神」已然大大彰顯!接下來,還有拔河比賽、合唱比賽、國 語文競賽……更多精彩的後續及細節,且待小姑娘說給爸媽聽吧!「說故事」原本是文學課很重要的訓練;而「交流對話」原本是親子之間極美的互動畫面。
    高中生活精彩多姿,無論課業、活動、社團,具挑戰而又好玩兒的事情極多,如何區分輕重緩急、權衡取捨,並在其間兼顧從容,對於各種任務期限「使命必達」,是高中關鍵性的態度磨練。親愛的爸媽不妨聽聽小姑娘對於自己當前生活如何調配安排?計畫使用什麼策略兼顧課業與想參與的諸多活動?支持孩子在時間安排上更有意識地自主規畫,與寶貝女兒確認她對於學習的信念與態度,一起訂立「具體而可達成」的目標,明確化第二個學習階段的努力方向。

    談到「自主學習」,附帶想與爸媽分享一點思考:關於「補習」效果與意義的重估。
    補習有「補救教學」的好處,卻可能一定程度耗去課後大量的自主學習時間,剝奪孩子「自己整理重點」、「遇到問題主動詢問學校老師、同學」的學習機會。是以或許也可與孩子共同思索,補習是否一定是課業學習的「必需」呢?有沒有可能「省下」補習的時間,反而在各種課業、活動的兼顧上,才終於有了足夠的彈性調度空間?更重要的是,如果在離升學還算有一點餘裕的高一,花一些時間「學會怎麼自己想、自己學、自己擬定學習策略、自己面對困惑、自己尋求解答」,有沒有可能反而是面對升學、乃至其後終身學習課題更務實的長久之計呢?畢竟,「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本身,也是需要空出時間、投資精力去練習,才能愈來愈得心應手的。
    當然,每個人的學習狀況與需求不同,「學習策略」的抉擇自然也因人而異。唯面對快速變遷的時代,「高中到底要學什麼?」、「未來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乃成為我們不得不持續思索與重估的議題。謹在此拋出叩問,期待促成您與寶貝女兒對於「我的高中如何可能」有更多思考與對話,讓親子之間愈來愈有可以共同期待的願景與共識!
    「吾家有女初長成」看著寶貝女兒每日每日的細微成長,猜想爸媽自是幾多滋味兒。乘著第一階段學習成果呈現的機會,與爸媽略略分享一愛班級的幾方風景,邀請爸媽更有「畫面感」地參與寶貝女兒的生命成長,也很樂意爸媽主動透過任何方式,與佩蓉個別聊聊自己寶貝女兒的學習狀況喔!
敬祝
心情好

一愛導師 李佩蓉  敬上
2013.11.1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樂學營◎景美教學初登場2


如何美麗的錯誤,讓我與太陽神女兒的第一回相遇回歸到最最單純的黑板與粉筆。
沒有精詳講義,沒有亮眼PPT,我們就這麼行裝簡便地出發,以情為舟,以詩為槳,隨興而無拘束地往來古今,造訪文學。


第2卷 作對吟詩

作對
從「雨」開始逐字往上堆疊,分組字海裡尋索,選填合適的字眼對對子!

吟詩
詩律平平仄仄評,其實只有黏對的簡單規律,參照唐韻及超好用虛詞,搖頭苦思,寫成人生第一首格律詩。


◎上聯
小樓一夜聽春雨

◎下聯

【一禮】
高嶺盛秋感烈風
危嶽遲昏瞰暮雲
枯樹晚冬賞凜冰
孤葉末曦見冷霜
鄰塔昨晨倚綠陰
寒舍每朝望濃煙

【一智】
蒼葉三秋點薄霜
高嶺清晨望散雲
荒院殘秋望冷空
高塔如今遇夏雷
孤閩晚霞臥暮春
東海黃昏觸夏風


小小詩人苦吟詩

夜詠新詞  平起東韻 劉洧慈 
秋暝夜雨俯案頭,為賦新詞強說愁。
新月破空風捲起,遲難落筆心朦朧。

夜詠新詞 黃千如
仰觀星宿嘆蒼月,俯望桌前擁萬憂。
還想句詞書上找,苦無佳詠床邊休。
.這次是第一次寫詩,也是第一次體會到詞窮的痛苦。不管如何絞盡腦汁,最後也只能翻翻字典,尋找靈感。坐在椅子上呆滯幾個小時後,終於勉強拼湊出這28個字。

夜詠新詞  劉兆璇
倚窗難眠月朦朧,月下唯吾獨作工。
竭盡所能為此詩,自三更至五更終。
.毋此詩確實花了我許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但第一次做出一首符合平仄、韻腳的詩,讓我自己不得不誇自己「妳真厲害!」而我也不禁崇拜杜甫等詩人,有如此高的才華,能夠作出一篇篇膾炙人口,卻也符合一切要求!這是多麼高的天賦,和多少的心酸加在一起寫出來的!作一首詩,我寫了又改,一直重覆,直到最終我作出了這首詩,雖不成熟,但這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經驗。

夜詠新詞 仄起尤韻  袁嘉謙
端看暗綢星似鑽,細察黑絹月如鉤。
聆聽舊曲天天念,欲賦新詞夜夜愁。
.在夜晚時看著天空,覺得星星就如鑽石般美麗,而月亮好似銀鉤一般,聽著音樂,想到要寫一首詩,真是煩惱吶!以上為我寫詩時的想法啦!

夜詠新詞  蔡婉君
心中苦惱無人曉,憂慮作詩頭一遭,
夜裡深思千百次,才知學識僅皮毛。


---------------------------------------------------------------
夜讀  仄起尤韻  葛玉慈
更五案牘飄思幽,心煩意亂身如囚。
何曾提筆只覺茫,縱有功名心意秋。
.其實覺得自己好像在亂寫XD,很多詞用的時候根本只靠直覺,為了合平仄還把字的順序亂調,例:「飄思幽」其實本來想的是「思飄幽」,總之基本上我想寫的是國三時面對課堂、考試時,別人給的目標很明確,但自己卻感覺像在行屍走肉,獨自一人坐在書桌前思緒亂飄的失落感跟迷失感。

夜讀 平起東韻 吳欣柔
窗沿輕覆月絲綢,仰首愁瞻靜夜楓。
捧握詩書獨自泣,淚成悲雨襯星空。

夜讀  平起尤韻 許舒玫
倚窗臨月為何憂,滿案詩書淚滿眸。
平日不勤終鑄錯,燃燭夜戰幾多愁。
.用「臨」一字,是希望拉近與月亮之間的距離,彷復月光直接照映在身上。「燃燭」則是取代「挑燈」。本詩想表達出「平日不讀書,臨時抱佛腳」既懊悔又焦急的憂愁情緒。

夜讀 平起尤韻  凌敘庭
初燃燈起使人愁,翹首沉思望月悠。
鳥叫(囀)蟲鳴身側伴,詩詞歌賦掠心頭。
.當天色漸漸暗下來,我隨手打開桌上的檯燈,忽然想到每天讀到欲麼晚,心情忽然沮喪起來。當我因為不會的題目正在思考緊張時,看到窗外的明月淡定地對我微笑,頓時心情平靜不少。夜深人靜時,屋外的蟲鳥叫聲格外地清晰,似乎在陪伴孤獨的我一起讀書,突然間,開竅了!書本上的字字句句一字一句,走進腦裡,刻在心裡,好像什麼都懂了!
φ師說:若把鳥「叫」改為鳥「囀」,就更味道了。

夜讀 平起尤韻  董子榕
曉風朧月悠天外,猶見殘燈窗內遊。
讀過子時軸末盡,夜深人靜惹煩憂。
.寫詩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每次接不下去都會令人無限挫折,不過很有意思!這個作品是我人生中的「處女作」耶!謝謝老師的寫詩課。

夜讀 平起東韻  王玟涵
坐看寒月升東空,哀嘆古書未入瞳。
遙想來人心裡事,驚呼情意人心中。
.完全是突然想到的。回家讀一遍後又改了一些字。心情舒暢啊~~

夜讀 平起東韻  李孟潔
夜聞狂雨入眠遲,垂首沉思字句中。
忘我精讀桌上冊,怎知窗外雨絲終?
.一開始覺得很難寫,後來到晚上之後突然就有了靈感,因為我的興趣是看小說,也常常看到忘了時間,所以就把這種感覺寫下來。

夜讀  林軒綺  平起東韻
鄰間言夢耳猶聾,前現墨蚊直犯瞳,
頂上柔光不願滅,似螢如月幻朦朧。
.國中的時候有時候會因為考試而準備到很晚,想到家人都睡了,自己還得盯著課本真是心酸……(寫詩很好玩喔,用點力想寫都寫得出來!)   

夜讀 平起冬韻 陳筱萱
窗前窄案孤燈落,涼晚風拂嗅夜濃。
小冊輕翻糊入眼,許因思憶擾心胸。
.最近好想國中同學,讀書都無法專心讀其是晚上一個人的時候。

--------------------------------
新始  駱靜婷
初登景女心頭憂,多少同窗一樣愁?
遠看未來路似霧,不禁傷感淚充眸。
.在女度過的這幾天,心裡總感覺不真實,以前總是期待著能進入高中,而現在又充滿著不安又忐忑不知前方的路還有著什麼樣的挑戰等著我去闖,想著想著,流下了淚水……

颱風天  張佐渝
狂風駭浪驚鬼魂,駭雨土流撼山鞍。
何處無災何處寧?月光滄桑孤難眠。
.因為不久前「潭美」颱風襲台,處處淹水,山區土石流造成災害。又想到八八風災,那時全台沒有至何地方免於難。「何處無災何處寧」就是在描寫它。最後的「孤難眠」,在形容颱風天的雨聲和暗淡的月光使人遲遲無法入眠。

七絕處女作

任意門
樂學營◎景美教學初登場1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樂學營◎景美教學初登場1



印講義?影印機不知道在哪裡!
播放PPT?投影機十分高科技地與音響、電腦在講桌上合成一體,高深莫測!

如何美麗的錯誤,讓我與太陽神女兒的第一回相遇回歸到最最單純的黑板與粉筆形式。
沒有精詳講義,沒有亮眼PPT,我們就這麼行裝簡便地出發,以情為舟,以詩為槳,隨興而無拘束地往來古今,造訪文學。



第1卷  朝代漫遊


一張白紙
       破除制式學習單「填空」思維的成長儀式,在高中的第一堂課體驗沒有框限,需自理脈絡的為學方式。

書寫朝代脈絡
       從黃帝到中華民國,梳理朝代概念,透過分組發想的「關鍵事件」串連世代關係,區別春秋、魏晉,漢、唐、宋、明的風格韻味。

床前明月光
       哪句詩透露詩人無眠?望月又如何思鄉?細細咀嚼品讀,終得其味,以情境音樂相襯,終於聽見詩人的月下獨白。


我與朝代的喝茶時間。好久沒有把中國朝代一字排開,細細品嘗


.是一堂前所未有,走進詩裡的課程,發現了原來詩,這麼美,全新的感受。  張曦勻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色,好久沒有把中國朝代一次排開,相互比較,細細品嘗。   黃千如

.古今中來何足懼?(不知道為什麼就這樣覺得)   黃淨盈

.在了解高中文學的意義前,就如老師說的,他只是冷冰冰的文字,沒有味道,沒有感情,甚至沒有意義,這堂課讓我了解,要如何跟「文學」相處,在背一篇古文前,要先了解他的背景。  劉兆璇

.今天的課程讓我重新認識了國文我了解不論是一篇文章、一首歌曲還是一首詩,都有它的意義,都有它美麗的地方。讀詩要讓自己進入的情境,要徹底地了解作者的想法,才能稱作讀懂詩。  陳沛羽

.文字的美好在於其中的情懷,但我們總只在乎詞彙、生難字,無法真正咀嚼其中的思維,也失去文字的真諦,當老師引導我們再去思考時,才再次去拾回此精神。  何佩瑄

.了解原來從小背得滾瓜爛熟的詩,是有感情的,是會觸動別人的心的。 林子寧

.經過這兩堂的國文課,聽著老師輕柔悅耳的朗讀聲,配著節奏緩慢的音樂,我真的開始慢慢地回憶我的童年,也因此驚覺:原來我已經長大,正準備邁自己嶄新的未來。我對接下來的國文課也充滿期待聽到要自己作詩感到不知所措又陌生~~  王韻茹

.在這堂課,我重新認識了漢人五千年來的文化發展,細細品味朝代交替以及文化改變的趣味,從每一代的作品中能感到當時文人、創作者心境及想法的改變。在音樂及〈靜夜思〉這首詩塑造的氣氛下,閉上眼,似乎便能看見李白在寂靜的夜裡獨自一人,深深思念,重新感受這首詩的意境。  李宗嬿

.今天課堂最後一段是在唸詩,老師您的一段話驚醒了我。從小背詩背到麻木了,對於「詩意」我一無所知,直到今天老師您用充滿「感性」的聲音唸我們熟知的詩,我這才赫然發現文學的奧妙!謝謝老師!  熊若雯

.今天上後一堂很不一樣的國文課,您說得很對。整理上述資料的學習單,國中時就已寫了無數張,雖然整理得很好,但終究是老師的!今天大家像這樣 起討論,不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對於時代的概念也比較深了,藉由互動的過程,更容易聯想今天的上課內容,也了解了國中與高中的差別,一切都要靠自己主動出擊,您說今天的課不是為了讓我們更清楚而是要讓我們模糊,我認為這樣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謝謝您!給我一堂印象深刻的回憶!  張立姍

.對於高中國文的第一堂課,我認為此與國中課程有很大的差別,國中時,一般是由老師提供資料,但這堂課,卻是由我們自己去思考、聯想。  歐陽蓉

.從前一直以為高中的國文就是一個字「難」,但今天聽完老師的分析,才明白,高中難除了是課本加深,更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有真正了解到文章的意涵,而不是把文言文翻成白話文那麼簡單。  張寶瑜

.上了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感覺與國中大不同。原來高中國文不是死背而是依循脈絡去理解的。  黃于庭

.cool!真的耶,真的所有人所有事都是有所關聯的,真是奇妙啊!這個世界~~彼此了解,與事物,與文學建立關係必然有新的發現,與無限的可能,啟發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維。好有意義的課程!

.我與朝代的喝茶時間。使我與過去發生關係,五十分鐘影響未來三年,讓我/摸清歷史的痕跡。   何艾珈



任意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