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三維論》空間卷 [1]
第一章 回顧與瞻望
第二章 古代小說空間的哲學淵源
第三章 古代小說空間的構成
第四章 超現實空間與現實空間
第五章 空間敘事的基本單位──場景
第一章 回顧與瞻望
研究回顧
18世紀萊辛《拉奧孔》以「詩」與「畫」的概念來區分「時間」與「空間」的藝術,小說研究長期被歸在「時間藝術」的研究中。1945年如(美)約瑟夫.弗蘭克於提出「小說空間形式學說」,促進空間化敘事的研究趨勢。至80年代,中國學界才在西學影響下重視小說中的空間問題,且一開始只著重在「現代小說」,之後才注意到古代小說,如蒲安迪《中國敘事學》談及「奇書」的空間布局。本書將之定義為「非流行」的研究路徑。
φ至今真的仍那麼「不流行」嗎?那我們的研究概念還滿「時尚」的^^
理論方法
小說空間研究包含小說的「文本空間」、「作者創作空間」與「讀者接受空間」三者,文本空間顯顯然是狹義定義的區塊,但更需注意的是作者創作時的「空間意識」,這常比時間意識更具個人化與獨特性。
接著將「空間」概念與小說三要素之「環境」比較,空間更強調與「時間」概念的區分,以及其「動態」的敘事功能(空間轉換意義、空間秩序、創作的空間意識等)。
回顧中國古典小說評論,可見中國的小說創作、評點意識中,原本運用許多建築、繪畫的概念,可知中國敘事並非如《拉奧孔》所說的「詩」、「畫」二分,而是時間、空間雜揉的天人合一局面,可見小說中的「空間」關注不僅與國際研究趨勢接軌,更是創立具中國特色小說敘事研究的重要思考關鍵。
思路體系
哲學淵源追溯→解決基本問題→結構形式分析:1.具中國韻味的靜態空間、2.動態空間的敘事、結構討論(如:場景化)→思想內涵考察、系統建立
.立足本土
.以經典小說為證
.融入小說評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