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閱讀】黃霖《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三維論》空間卷


《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三維論》空間卷[1]

第一章 回顧與瞻望
第二章 古代小說空間的哲學淵源
第三章 古代小說空間的構成
第四章 超現實空間與現實空間
第五章 空間敘事的基本單位──場景


第一章 回顧與瞻望
研究回顧
18世紀萊辛《拉奧孔》以「詩」與「畫」的概念來區分「時間」與「空間」的藝術,小說研究長期被歸在「時間藝術」的研究中。1945年如()約瑟夫.弗蘭克於提出「小說空間形式學說」,促進空間化敘事的研究趨勢。至80年代,中國學界才在西學影響下重視小說中的空間問題,且一開始只著重在「現代小說」,之後才注意到古代小說,如蒲安迪《中國敘事學》談及「奇書」的空間布局。本書將之定義為「非流行」的研究路徑。
φ至今真的仍那麼「不流行」嗎?那我們的研究概念還滿「時尚」的^^

理論方法
小說空間研究包含小說的「文本空間」、「作者創作空間」與「讀者接受空間」三者,文本空間顯顯然是狹義定義的區塊,但更需注意的是作者創作時的「空間意識」,這常比時間意識更具個人化與獨特性。
 接著將「空間」概念與小說三要素之「環境」比較,空間更強調與「時間」概念的區分,以及其「動態」的敘事功能(空間轉換意義、空間秩序、創作的空間意識等)
     回顧中國古典小說評論,可見中國的小說創作、評點意識中,原本運用許多建築、繪畫的概念,可知中國敘事並非如《拉奧孔》所說的「詩」、「畫」二分,而是時間、空間雜揉的天人合一局面,可見小說中的「空間」關注不僅與國際研究趨勢接軌,更是創立具中國特色小說敘事研究的重要思考關鍵。
思路體系
哲學淵源追溯→解決基本問題→結構形式分析:1.具中國韻味的靜態空間、2.動態空間的敘事、結構討論(如:場景化)→思想內涵考察、系統建立
.立足本土
.以經典小說為證
.融入小說評點考察

【閱讀】黃霖《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三維論》時間卷

《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三維論》時間卷[1]

第一章 回顧與瞻望
第二章 傳統時間文化與小說敘事特徵
第三章 天時、人時與敘事架構
第四章 頭緒、次序與時間統籌
第五章 追溯、預言與時序倒錯
第六章 時間變形與時速調控
第七章 《水滸傳》「夜化」敘事及其特效
第八章 《聊齋志異》「夜化」敘事及其特效


第一章 回顧與瞻望
    中國小說「時間敘事」的研究,於80年代受西方敘事學影響始開啟風潮。追本溯源,中國史傳的「編年」、「紀傳」體例直接提供小說敘事的時間技巧參照,是以中國小說「喜好利用前朝故事演說生活哲理」(6),也習於透過人事變遷昭告時間推移。此外,「季節」的運用也是常例。又中國人對於時間的刻度感不強,卻有豐富的哲思性時間「經驗」,「(中國人)沒有很純粹的物理性的『測度時間』概念,卻擁有更多的『標度時間』經驗,即對時間作意態的、哲理的、宿命的闡釋」(9)
中國小說的時間敘事研究起步雖晚,但中國小說的時間敘事的傳統卻淵遠流長,在研究上需注意其自身特色,未可機械式套用西方理論。
◎吳國盛:「中國人的時間觀活在本源性的標度時間經驗中,對『時』、『機』、『運』、『命』、『氣數』的領悟,構成了中國傳統時間觀的主體。」→「時」的四層含義:1.天象、氣象、天候 2.機會、時機 3.宇宙某種神秘的力量和趨勢,時運。[2]
   

【閱讀】佛學文獻卷


【書目】
.周紹賢,《佛學概論》(臺北:商務印書館,2001)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下)(臺北:佛光文化事業 ,2001 年)
.南懷瑾:《中國佛教發展史略述》(臺北:老古文化事業,2006年)。
.梁啟超:《中國佛教研究史》(臺北:新文豐出版,1975年)。
.姚衛群,《佛教思想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2009)
.楊維中,《如來藏經典與中國佛教》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2 )



周紹賢,《佛學概論》(臺北:商務印書館,2001)
幫助「進入」的入門書。對於佛學基本概念講解得簡明,足以理解。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下)(臺北:佛光文化事業 ,2001 年)
    1893-1964,哈佛碩士,畢生投注魏晉六朝及印度、中國佛學研究。其子湯一介與佛光文化合作出版湯用彤全集,本書收入之。全書共上、下二冊,分「漢代之佛教」與「魏晉南北朝佛教」二分,以佛學重要概念為目,章節論述,用詞文言雅潔。佛性相關議題主要在第16章「竺道生」與第17章「南方涅槃佛性諸說」。

◎竺道生者,其四依菩薩歟。四依者,此言法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經,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生公湛思入微,慧解敏銳,深有得於般若之學,徹悟實相,以理為宗。彼蓋確有見於理之不可易者,故不執著於名相,不守滯於經文。直抒所見,雖多駭俗之論,而毅然不顧,此真有契於四依之真諦矣!(湯下,頁260-261)

◎《般若》、《涅槃》,經雖非一,理無二致。(262)→《涅槃》北本卷八、卷一四明言《涅槃》源出《般若》。→《般若》實相,《涅槃》佛性,理固無殊,然就經文言,則佛性之義,固《般若經》之所未明言。(263)

目錄



【讀小說】
十二樓

【閱讀】
小說文獻卷
陳益源: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
.黃霖:中國小說研究史
.葉慶炳:古典小說論評
.葉桂桐:中國古代小說概論
黃霖《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三維論》時間卷
黃霖《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三維論》空間卷

佛學文獻卷
.周紹賢,《佛學概論》(臺北:商務印書館,2001)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下)(臺北:佛光文化事業 ,2001 年)
.南懷瑾:《中國佛教發展史略述》(臺北:老古文化事業,2006年)。
.梁啟超:《中國佛教研究史》(臺北:新文豐出版,1975年)。
.姚衛群,《佛教思想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2009)
.楊維中,《如來藏經典與中國佛教》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2 )

【教學思索】
50元的意義
為什麼讓孩子在高中玩社團?

【框不住的國文課】
不一樣的結局
歷程∣原知.國文小老師的白日夢

【歷程】
浮島荒蕪
關於碩論的一段心情










【閱讀】小說文獻卷



【書目】

.陳益源: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
.黃霖:中國小說研究史
.葉慶炳:古典小說論評
.葉桂桐:中國古代小說概論

----------------------------------------




■陳益源∣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

    作者豔情小說研究的總匯整理,論文集形式,考據、文獻路徑,針對小議題掌握新材料提出新論點,理性觀照學界研究盲點。言辭樸實無飾,無論內文或標題命名皆直截了當,文脈清楚,章節不長。

ⓞ在《水滸傳》與《金瓶梅》之間
.假設〈鄆哥大鬧授官廳〉失落的文字在《金瓶梅》留有痕跡。  →結論:找不到。
.假設〈王婆貪賄說風情〉篇幅甚大,是從加工後的《金瓶梅》回去。  →陳垣提出的假設,但求證後發現繁本已有。
.以胡適「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方法,補足胡適當初因怕「出大亂子」而未加以考證的《金瓶梅》研究。

◎淫書中的淫書
    以淫書作者且不以「淫書」視金瓶梅,為其「淫書之最」的標籤脫罪,並指出魯迅「金瓶末流」說誤導,其實金瓶梅承先有餘(顯露明中葉文言中篇研究空缺),至於啟後則未若想像中大。

◎豔情短論六章之一:英雄武松與淫婦潘金蓮
    英雄、淫婦不能相容,水滸武松逞英雄,淫婦死刀下;至金瓶梅則英雄武松早早退場,淫婦才得顯神通。兩下創作時代背景不同,而有此出入。


-----------------------------------

■黃霖∣中國小說研究 

【叢書序】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一系列「中國小說史叢書」,以歷史斷代(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晚清)、形式(筆記、傳奇、話本、章回)、主題(歷史、神怪、世情、俠義)及文學批評(理論、藝術、文化、研究)四個面向切入。

黃霖將中國小說研究史分為三期。
一、漢至明中葉:幼年期--文獻學與經史觀主導。停留在文言小說的目錄、訓詁、辨偽、匯輯。
二、晚明至清末:研究成熟期--評點為主,走出經史束縛。由李卓吾的新文學觀開端,興趣轉向通俗小說。
三、20世紀:新變期--西方思潮加入,觀點從多元到逐步統一於馬克思。。

        第二期「晚明至清末:研究成熟期」受唐宋詩文評點影響,並由李贄的新文學觀開端。書中以專節討論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的文言小說考據,指出胡應麟清醒認識小說的獨立地位與價值 ,且自覺地站在「研究」的角度為評點(頁56-57)。緒論一節則提出當時評點的三種傾向:一、客觀以小說藝術觀點研究,如:脂硯齋等。
二、企圖拉回經典框架,如陳士斌等。
三、將時尚考據之風引入小說評點,如張文虎等。
此期並發展出價值論、虛實論、真幻論、創作論、人物論、結構論、語言論等課題(頁41-56),其後分述四大奇書及聊齋、儒林、紅樓的研究狀況。   φ文人筆記與小說的關係

        第三期「20世紀:新變期」主要討論梁啟超的新小說觀帶動新的小說研究觀點,以及之後愈益政治化,而歸結於「階級鬥爭論」的馬克思觀點走向。尤其文革時期在1973-1976年達到「小說研究畸型發展階段」高峰(頁206),此期重要進展有鄭振鐸、孫楷第的小說文獻學貢獻,及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其後(第四章)論文革後經歷「撥亂反正期」,出現批判文革評論風潮,卻仍不免陷於二元鬥爭模式,然後逐步過渡到1984年後的「方法熱」與「文化熱」,形成繼「明末清初」、「五四」之後的另一小說研究高峰(頁247-253)。


◎三國演義研究
第二期:
.最早:庸愚子〈三國志通俗演義序〉是現存最早論述《三國》特點及意義的文章(頁63)。
.明代三大評本:余象斗、李卓吾、鍾惺。
.清代:毛宗崗父子
第三期至文革前:
.胡適:感染讀者之魔力甚大(按:但文思平凡)/錢玄同:思想迂謬、文才笨拙。
.解放前評價最高:李辰冬〈三國水滸與西游〉資產社會的產品,肯定羅是高超思想家。
.解放後興趣在「正統觀」,及人物形象評議不一。

第三期文革後:
.三特點:起步晚、新史料發現少、應用學研究(頁279-280)。


----------------------------------------------------------------

■葉慶炳∣古典小說論評

    晚鳴軒文學論文集之二,小書。主要討論文言小說,包括《太平廣記》、《世說新語》、〈虬髯客傳〉與〈紅線傳〉。

◎魏晉南北朝的鬼小說與小說鬼
.透過文本舉隅描述志怪小說中「鬼」的形象,包括存在、猶關心家人,會挨餓受陳等。

◎虬髯客傳的寫作技巧
.分五階段情節討論,高中課程可以參考。


---------------------------------------------------------------

■葉桂桐∣中國古代小說概論

.大陸作者,世界文化史視角,序言提及中國章回小說特色在「巫俗、封建」與「講史虛實/積累」,其後分18章論述小說之觀念演進、類型、分期、特質、敘事特色、作者及成書過程、理論批評及海內外研究現況等,屬於泛論型書籍。
.二十世紀作為:將混沌一體的中國學問分解再系統化(頁1)。
.以「撐破金鞋」之喻,說明生硬套用西方理論的困境,頗為生動(頁1)。





【因緣】
130218師大圖書館